给员工奖励的理由简短

你认为公司为员工创造了什么?员工又要为公司做什么?

你认为公司为员工创造了什么?员工又要为公司做什么?

公司为我们提供平台和资源,也提供了一场又一场的历练吧!让我们从小白,一步一步走来,逐渐职业,逐渐专业,职业化做人,专业化做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可观的薪水,撑起我们的面子。
我们能为公司做什么?最简单直接的可能就是贡献自己的才智与能力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吧!

我奖励员工却被老板否决,他是什么心态?

作为一名10年多的HR工作者,日常这种情况非常多,我非常能够理解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在看到员工能够主动的冒雨收拾物料,对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希望能够给一些奖励,尤其是一些及时的物质奖励,来鼓励这种行为,同时给别的员工树立典范。
这种管理行为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无论是管理学理论还是管理实践验证,都证明了这种情况下,采取即时金钱激励的动作,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点原因,子佳来逐一分析下。
一、管理者都知道不应该为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做激励,但是管理上还有另一个观念:不为“可预见、正常状态的、正向性行为表现”做即时金钱激励做好本职工作为什么不给激励,这一点应该都很清楚,做好是本分,没做好可能还会接受惩罚。
那么,什么又是“可预见的、正常状态的、正向性行为”表现呢?
解释:基于个人工作责任心、道德观念而采取的超出职责要求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在大部分人正常思维理解范围内、且属于主观愿意就能做到的范畴。
举几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
招人遇到困难,员工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去市场甚至路上发传单拉人;
设计师为了了解流行趋势,周末去市场采集时尚资讯;
暴风雨来临前,主动从家里返回公司,闭紧门窗,固定物料
诸如之类种种行为,都是我们周边可以看到的很多优秀员工发生的事情,这种行为作为管理者都非常赞善,也非常鼓励,但是却不适合做即时金钱激励。
为什么不适合?
在任何一个负责任、有积极性、具备优秀品质的员工那里,都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作为企业管理者,只能观察到员工的显性行为,但是还有很多员工的类似积极表现无法被观察到。
比如经常奔波在外的员工,也会有主动保护公司财产、为公司节约住宿费用、甚至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与客户方斗智斗勇,牺牲自身健康的行为。(很明显个,这种行为员工不提,公司看不见就会不知道)很明显,企业无法在每一个类似的行为发生的时候,都能够即时给予物质激励,这个时候一旦打破平衡,对某一小部分群体给予了金钱激励,就会出现两种负面效果。
其他做了类似积极主动行为的员工会产生不公平,觉得公司没有看到,也无法看到,我就可能拿不到奖励,下次做不做就凭良心好了。如果这种相对正常的、可预见的行为都能得到金钱鼓励,那么,一旦出现超出预期和预见性的行为,企业又该给予什么样的即时激励?企业对于即时行为予以即时金钱激励的,应该是那些超出预期的、绝大多数员工主观意愿上都不一定会做的行为。
以题目的情况举例:
只要是有责任心的员工,在见到下暴雨淋湿单板材料的时候,都有较大的概率冲出去收拾,这就属于大部分员工的正常思想,且只要有意愿,也很容易做到。
但是如果把暴雨改为大火,有人能够上前抢救物质,即使毫发无损,也应该被予以奖励。为什么?就是因为按照正常人的心理,在发生大火时会采取规避行为,在主观意愿上不愿意去冒险,即使有意愿,也不一定能付诸于行动做到。二、在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上,证明:员工发自内心动机的行为表现,在受到外部金钱刺激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强这一行为表现,可能还会让员工失去对该行为的内在兴趣。尤其是当金钱刺激还呈现逐渐减少的状态,更会削弱员工的行为表现。著名的索玛立方块实验:
把实验人员分为两组,在三天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A组:第一天无奖励,第二天有奖励,第三天取消奖励B组:三天一直没有奖励A组在有奖励时,确实会刺激人员增加比赛用时,更有动力,但是一旦取消,则立马态度消极,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而不是参与比赛。B组则正好相反:没有外部的金钱刺激下,随着对比赛兴趣的加深,会逐渐的增加自己参与比赛的时间。这就是当员工是基于责任感和荣誉感,基于自身内心的动机采取某项行为时,如果增加了金钱的外部刺激,可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的典型实验研究。
除此之外,心理学也有个类似的案例,能够说明金钱刺激增加后,如果减弱,或者消失,也同样会导致员工失去原本采取行动的内在动机。。
有一群小孩,经常喜欢在隔壁邻居的院子里踢球,领居家的老人怎么让他们离开院子,都没有效果。
后来,邻居的老人告诉孩子们,”你们在我这儿尽情的玩,我今天奖励给你们5元钱。”孩子们很高兴,第2天又来了,这一次,老人却只给了孩子们4元钱。孩子们第三天来的时候,老人就把奖励降到了3元。等到第6天的时候,老人对孩子们说:“对不起,以后不会再有奖励了,不过你们依然可以在这玩”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孩子们却突然有点恼火:“奖励越来越少,我们决定不在你这儿玩了。”本来孩子们是本着玩的乐趣才来老人的院子的,但是在增加了外部的金钱刺激后,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自己内心的动力,变成了对金钱的关注,而且随着金钱刺激的逐步减弱,甚至让孩子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在管理过程中,基于员工内心自发的去做一些事情,不建议给予及时的金钱激励的原因:
我们无法保证员工在每一次这种自发行为出现的时候,都能给予及时的激励。
一旦给了一次金钱激励,就相当于把员工只是基于内心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变成对外在金钱的关注,一旦后续没有了相应的金钱鼓励,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减少类似的行为。
结语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纯粹的拿金钱激励来维持员工的行为表现。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于这种行为作为管理者当然还是要予以肯定,但是给予及时的精神鼓励即可。
等在半年或者年度的较长周期内,我们再对能够持续表现出类似行为的员工予以表彰,给予晋级、加薪,才有更好的树立典范和激励效果。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持续表现出类似行为“,就已经超出了我们第一点提到“可预见、正常状态“的范畴了(不可预见,非一般人能做到的正常状态)
我是子佳看职场 ,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