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院绩效管理的三种方法

医院绩效考核归哪个科室管?

医院绩效考核归哪个科室管?

医院绩效考核归绩效管理办公室管,如果医院规模较小,没有单独的绩效管理办公室,就有财务处专人负责。医院的绩效考核牵扯到方方面面,既有科室收入,也有科室治疗患者的含金量,又有成本的管控。怎么合理科学的进行绩效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探讨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控制单病种费用,怎么节约医保开支也是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绩效管理考核不是单一的绩效管理,是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管理。

医院管理始终需做好的四件事?

01 要领一:做好DIP与“国考”互动的战略部署
我们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实践中逐步感受到:DIP支付的核心要素与“国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标要求是“同宗同源”的。抓准了DIP的本质、做好DIP运行管理,同样有助于在“国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医院党委及领导层要做好DIP与“国考”互动的战略部署。
DIP的本质,是精确依据医院收治的病种及运用的诊疗技术支付医保基金。这种支付方式既可反映医院各学科的能力与水平,也能反映医院合理把握医疗费用及费用结构、合理管控诊疗成本的能力与水平。这与“国考”在持续发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三个维度所要求的指标是基本契合的。
此外,在全民医保事业不断发展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态势下,医院在给患者提供合理诊疗服务并获得合理医保支付的同时,也能赢得患者与医院员工满意度的提升。
02 要领二:抓住3个“牛鼻子”,获得合理医保支付
对医院来说,实施DIP付费后,要在管理上紧紧抓住3个“牛鼻子”。
第一个“牛鼻子”是病种组合。DIP病种组合反映医院收治患者的病种构成和病种覆盖程度,与病种分值相对应。医生的本领与科室的学科能力是影响医院收治病种组合的核心,而病案首页的质量则是影响医院病种组合的关键。抓住这个“牛鼻子”的关键措施是各学科收治符合医院功能定位的患者,并做好合理诊疗。
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提升病案首页管理水平,杜绝病案首页信息不完整、出院诊断错漏率较高、疾病编码水平低等问题。二是填好《医保基本结算清单》。临床人员要准确选择主要诊断,完整填写并发症和合并症,准确全面地填好手术操作名称;编码人员要正确理解临床诊疗信息,准确地对诊断、手术/操作进行编码;病案人员要主动与临床、医保沟通;财务人员要准确做好费用分类,确保数据精确无误;信息人员要确保信息系统接口正确,数据传输准确完整。
第二个“牛鼻子”是病种分值。病种分值以《病种分值库/表》为核心,反映诊疗行为与诊疗难度。
对病种分值,医院既要充分重视,又不能唯分值论。做到“不唯分值”,在医院层面,要专注于收治与自身功能定位相符的患者;在诊疗层面,不能因病种分值影响诊疗决策,做到合理诊疗。充分重视分值,就要求医院紧抓精益管理,在DIP规则下通过强化、细化管理行为,获得合理的医保支付。
同时,要把握好病种分值与医疗费用的关系。病种分值决定着医保支付的费用,而诊疗行为产生的医疗费用则直接影响医保支付效果。因此,处理好病种分值与医疗费用的关系是取得良好医保支付效果的关键。
第三个“牛鼻子”是医保付费。医保付费是让医院获得应有的医保补偿,其关键是《医保基金结算清单》的质量。
抓牢这个“牛鼻子”,医院要做到不“冲分值”,确保点值不“贬值”;加强DIP运行管理,将费用保持在合理区间;强化质量管理,减少医保拒付的发生。
03 要领三:合理管控成本,不片面追求业务量
DIP给医院带来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既往医院的医疗服务做得多,医疗业务收入就多;而在DIP规则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收入多。特别在药品、医用耗材“零加成”下,药品、耗材成为医院的支出和成本。医院需要通过强化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合理使用高值耗材,来管控诊疗成本,以获得预期的医保支付效果。
医院片面追求业务收入增加,将会让自身陷于被动。在DIP规则下,“逐利”动机下的“多收费”“套餐收费”“过度诊疗”等不仅无法获得效益,还会给绩效考核和医保基金监管带来负面影响。
04 要领四: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协同
DIP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开多部门协同。医院各职能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围绕DIP运行和“国考”进行密切协同。
如,医保管理部门需要掌握最新改革动态、解读医保政策,结合统筹区内各家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调度DIP运行;提出各项DIP运行要求,结合政策和医院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流程。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还要与医保局、医保中心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积极参与DIP政策实施的调研和协商,为DIP分值库的确定和动态调整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