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真正含义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什么意思?你认同吗?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什么意思?你认同吗?

前半句的“富不过三代”,历代贵族的存在又怎么讲,曾经有一夜咋富的,确实没挺过今生今世的也大有人在,如昙花一现。后半句稍微迷惑,如今盛世年代,如果不缺乏斗志和拼搏,咸鱼翻身也大有可能。

不认可,富的会越来越富,有资源,人也聪明,穷的虽有机会富起来,但很少。

这是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一句话。有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
富不过三代是指,老辈如果只顾创业,忽视了对后代的教育,出现坐吃山空,吃喝嫖赌的败家子,那么再大的家业,也难挺过三代。穷不过五服,是指一个家族中,即使有穷的,也不可能都一样穷。这与各人的能力命运和婚姻有关。
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传人来华时,就有中国人问她,为什么家族经济超过三代,却还能持续强盛?给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教育!看来稳固的财富,是应该建立在文化和教育基础上的。

到了第二代,不好好教育就不行了。穷人家的孩子有志气。

现在哪有三代五代的,一代只保一代。比如养一个女儿哪有下一代,有下一代也只能代表人家下一代。

不认同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中的“五服”只的是“五代”还是“丧服的五种等级服式”?

五服是指同一个高祖下面所有的后代,过去讲五服之内不能结婚就是因为五服之间血缘较近,不适合结婚。
穷不过五服的意思是指五服之内总有些有钱的,不可能都穷,所以富不过三代是指纵向,到第三代基本就败光了,古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
穷不过五服是指横向,意思再穷家族内也会有富的。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出自哪里?

由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完整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法律上说的近亲和民间的五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吗?

不是对等的。法律上说的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民间的五服五服,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1、斩衰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
2、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按服丧期限长短,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五等。
3、大功九月,用粗熟布为丧服。
4、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为丧服。
5、缌麻三月,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民间的五服以内的亲属不仅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还包括三代以外的其他血亲和姻亲。你说的“他”如果是你丈夫的话,其父亲在法律上说是姻亲,不是近亲。从民间的五服来说,也不在五服之内。按照民俗,不得要求其穿丧服,只能按照普通吊孝来客要求佩带白花、白腰带等出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