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航空体验

高丽航空体验 乘坐高丽航空的航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坐过高丽航空公司的飞机吗?

乘坐高丽航空的航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比较出名的航空公司人都很多,高丽航空也不列外。

国际定期航线:

平壤(FNJ)←→北京(PEK)

平壤(FNJ)←→沈阳(SHE)

平壤(FNJ)←→海参崴(VVO)

平壤(FNJ)←→伯力(KHV)

平壤(FNJ)←→上海浦东(PVG)

国内航线:国内航线服务平壤与清津、咸兴、开城、吉州、江界、新义州及元山。

已撤销航点:赤塔、柏林、索菲亚、新潟、名古屋、澳门

不定期包机航点:首尔、科威特城、新加坡、上海、西安、哈尔滨、吉隆坡、延吉、曼谷、莫斯科、伯力

伊62客机介绍?

你指的是伊尔62吧

伊尔-62(IlyushinIl-62)是前苏联的伊留申设计局(现为伊留申航空联合体)研制的四发动机远程喷气式客机。当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号称为“文豪”(Classic)。

1962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原计划装库兹涅佐夫HK—8—4涡扇发动机,但未能按时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机改装留里卡AJI—7涡扇发动机。至1990年,伊尔—62共生产250架,主要供苏联民航局使用,先后出口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波兰、中国、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国共75架。

十分幸运,2015年秋天去朝鲜旅游时,我乘坐了注册号为P-885的伊尔-62M民用型,该机1979年6月交付高丽航空,时至今日已是39岁高龄。纵然伊尔一62拥有4台发动机,具有较高安全冗余度,中国民航曾用它执飞中欧肮线,1974年邓小平去联大演讲时乘坐的也是伊尔-62。然而毕竟“廉颇老矣”,接近40岁的飞机已经到达其生命周期的末尾,故障率增加。这样的飞机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专机进行长航程跨海飞行,但如果保障得体,飞飞短途还是不存在大问题的。

那年秋天,我们乘坐这架伊尔-62从平壤直飞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脚下的三池渊市,空中里程约450千米。在往返约900千米的飞行中,我们深入体验了伊尔-62飞机客舱内的每一处细节,下面就为您带来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伊尔-62的舱门像是一个时空隧道的入口,并不算宽敞,对身高体胖的俄罗斯人来说,迈步进客舱得低头“钻进去”。这大概就是我们对伊尔-62的第一体验了。

浅蓝、天蓝和米黄色是这架伊尔-62舱内的主色系。舱内壁板多为浅蓝色,这是一种介于蓝色和青色之间的色彩,在西方文化中,经常被用作衣服、装饰颜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妈妈们也喜欢用这个颜色的亚麻布包裹男婴。这种一般被认为是男孩儿的颜色广泛应用在俄制各型飞机的客舱和驾驶舱内。

和矮小的舱门一样,经济舱的3-3座椅布局绝对不适合体型胖硕的俄罗斯人乘坐,但是对另两个主要用户国家的乘客——中国和朝鲜这类体型瘦小的东亚人种来说,座椅宽度算是舒适。同时,由于客运任务并不算繁忙,高丽航空将座椅前后间距加大,进一步增加了经济舱的乘坐舒适度。

從平壤飞往三池渊途中。尾吊4发飞机的这番景象越来越难得。

老式的经济舱座椅入座体验怎样?和10年前中国长途巴士的座椅感觉差不多,座椅稍硬,靠背人体工学差,坐久了会很难受。好在飞机座椅靠背可以向后调节,且较大的间距会明显增加舒适度。座椅靠背后方下侧的网兜里放着安全须知卡和呕吐袋,上侧当然不会有什么娱乐系统,小桌板倒是比现代客机普遍使用的尺寸大30\%,塑料质地,放下后不太牢固,可能是年岁久的原因。

座椅上方的阅读灯组件和空调出风口十分简单,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明显的座椅位置标识。这令人想到运10飞机的阅读灯组件,比伊尔-62的设计显得立体丰满,且有明确的数字加字母座椅标识。运10的这个细节设计源于对波音707内饰的学习,这也体现出美俄同时代飞机在细节方面存在的差异。

伊尔-62在细节方面还有一个不够美好的地方——舷窗间距大,还好这架飞机的座椅间距宽裕,不然根本无法保证每排座椅一扇舷窗的效果。而波音707、运10飞机就没有这样的困扰。

但这架伊尔-62的经济舱座椅有一项其他客机没有的“技能”,靠背可以向前放平。高丽航空空乘介绍说,这是为了方便运输需要担架的伤病人员,以及运输一些大中型货物。前者不难理解,很多现代客机的最后三排都可以把座椅靠背向前放平,但是在客舱内运输大中型货物,就算朝鲜的空运力量再不足,需要用客机客舱补充,但伊尔.62窄小的舱门和逼仄的月艮务舱过道,实在难以想象如何把大件儿货物搬上来。

伊尔-62经济舱座椅还有一个梗,当飞机降落在三池渊机场跑道,开反推减速时,所有没有坐人的座椅靠背都会被惯性向前甩倒。座椅靠背呼啦啦的向前翻倒,真的会吓到第一次乘坐伊尔-62的旅客。而且,不仅是伊尔-62,高丽航空运营的图-134客机也有同样的情况,这应该与航空公司选装的座椅有关,而非飞机制造商的问题。

这些基本就是高丽航空伊尔-62飞机经济舱的硬件条件。那么商务舱是不是会好些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架伊尔-62商务舱除了采用2-2布局的座椅,座椅宽度和前后间距更大,坐垫靠背垫更厚之外,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座椅把手上的烟灰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航客机的标配,但是现在包括高丽航空在内的全球所有航空公司都施行了航班禁烟。不过,专机除外了。

虽然采用了商务一经济两舱布局,但设计上依然有个很大的破绽——商务舱座椅上方的阅读灯空调出风口组件和经济舱一样,两个座椅上方3盏灯。询问了空乘,她们也说不清商务舱是由航空公司后期改装的,还是原装件就这样粗枝大叶,毕竟这飞机比她们的年龄还要大十多岁呢。

起飞,是乘坐伊尔-62飞机最美妙的过程之一。窄体客机,自身的重量并不算很大,但4台索洛维耶夫D-30KU发动机共计432千牛的推力,给乘客带来了强烈的推背体验。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尾吊式发动机布局,前舱、中舱的噪音水平比现代客机普遍的噪音低不少。伊尔-62如果采用现代客舱降噪静音技术的话,把前舱噪音降至60分贝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靠近发动机的后舱可就没那么舒服了,超过85分贝的噪音,一小时航程还能忍受,但像从平壤飞新加坡5000千米的航程,六七个小时如果一直坐在发动机旁边的座位,恐怕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采用尾吊式发动机布局的ARJ21努力降低后舱噪音的原因。此前ARJ21后舱两排座位并不开放选座,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优化,目前ARJ21后舱平均噪音已经降至80分贝以下或更低。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当年伊尔-62执飞中欧、欧美长达六七个小时的航班时,后排乘客们的飞行时光会多么煎熬。

因为是体验性质的旅游航班,机上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客舱服务,飞机一进入平飞状态,所有乘客们都站起来走动,四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研究”并拍照。尾部舷窗当然是最多人选择的拍照点,因为除了高丽航空的伊尔-62外,再没有哪架飞机的旅客可以在窗户外看到4台黑洞—般的发动机了